酸碱体质理论”创始人罗伯特·杨(Robert Young),被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决赔偿一名癌症患者一亿零五百万美元,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的骗局。
酸碱体质说是一条流传甚广的“伪科学理论”,一些“酸性体质会导致很多疾病”、“食物也有酸碱之分”、“酸性体质生女碱性体质生男”等谣言也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实际上现代医学根本没有"酸碱性体质"一说,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科学理论。
人体内的酸性和碱性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自然健康的状况下,我们的身体通常呈现弱碱性,但并不存在所谓的酸性体质的问题。比如在我们体内胃、皮肤、阴道是酸性环境,而肠道则是碱性环境,根本不存在单一的酸性或者碱性体质。
正常的人体环境下,通过新陈代谢过程,体内不断地摄入和产生酸性或碱性的物质,因此酸碱物质在体内的浓度是不断变化和调整的,人体的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呼吸系统都能够精密地控制酸碱平衡,通过身体内部的酸碱缓冲系统,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血液中pH值的恒定。
因此,在正常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血液的酸碱度(pH值)恒定维持在7.35~7.45范围内。当它低于7.35,即为酸中毒,高于7.45时,则为碱中毒,pH值一旦发生超出正常值限定范围,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将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人体根本不存在酸性体质或碱性体质。
没有任何食物可以改变人体的pH值
我们常常听到酸碱食物的说法,其实食物在食品化学中确实存在酸碱性质的划分,但是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也就是说味道是酸的食物并不一定是酸性食物。食物的酸碱性划分主要是由食物经过复杂的消化、吸收后,最后在人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的酸碱性来界定的。
任何食物进入消化道后,进入胃、肠道后,受到胃液、肠液、胆汁消化后,不断改变其酸碱性。与胃酸、肠道里的碱性环境相比,食物本身的酸碱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然也不会对人体血液的酸碱性产生影响。
与其关注酸碱性,不如注重多样性
不同类别的食物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选择食物并不能依据他们的酸碱性,而是看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实际上,合理地搭配食物,保证膳食的多样和平衡才是健康膳食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