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清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真饮食的起源,应该说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是同步的。清真饮食是依照伊斯兰教法而形成的穆斯林的生活必需品。千百年来,由伊斯兰的饮食律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国清真饮食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反映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质,维系着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情谊,是形成信教群体凝聚力的内力。可以说,清真饮食文化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以“食”表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一、清真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最大的实用价值就是本身的养生和保健功能。
中国穆斯林大多聚居西北地区。由于地域的原因和根深蒂固的信仰传统,他们认为“食之物有善者,有不善者:有洁者,有不洁者。食性善之物,则益人之善性;食恶性之物,则滋人之不洁之性。因此,西北地区的穆斯林遵从《古兰经》的规定,并经过长期的沿袭和发展,养成了有选择地享受‘佳美食物’而远离并严禁吃‘污秽食物’的习惯,强调食物本身的养生和保健功能”。在西北穆斯林清真饮食的诸多禁忌中,有四种物品禁忌最为严格,即猪肉、自死之动物、血液和酒,其中尤以猪肉为最。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仅不食猪肉,甚至连非穆斯林用过的餐具、非清真餐馆都是敬而远之的。在西北地区,伊斯兰各民族的聚居区,禁酒也比较严格,无论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一律都不准饮用,即使有非穆斯林来客,主人一般也不敬烟酒,同时也忌讳拿烟酒做礼物送人。喜庆节日,招待客人一般以茶代酒。从医学角度看,不喝酒,特别是不酗酒,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极有益的。清真饮食因特别讲究卫生、注重营养和保健而表现出高质量的实用价值。
二、清真饮食文化有巨大的旅游功能。
“旅游资源的特色是衡量一种旅游资源对游客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是旅游资源的灵魂。作为重要人文旅游资源的中国清真饮食文化,它的最大特色就在于‘清真’二字”。“内在的清真”与“外在的清真”使清真饮食在材料来源、制作过程等多方面都有所保障。旅游一般来说较消耗能量,旅游者必须通过干净、可口的饮食来弥补生理上的消耗。因此,旅游者对饮食的要求首先表现为对卫生的重视,清真饮食正好可以在这一点上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要,使其吃得放心。“如果让旅游者在放心品尝干净的清真食品的同时,还充分认识到它独特的营养、保健、长寿功能,那么,作为旅游资源的清真饮食,必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对那些以医疗保健为目的的中老年旅游者、海外旅游者、高收入旅游者,以及对饮食文化有着特别兴趣的文化知识型旅游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旅游者的饮食行为超越了仅仅满足食欲的物质性需求阶段,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精神需求,在良辰美景中享受清真美味佳肴时,既能观色赏形,闻香品味,又能从中体验异域的饮食文化。这将是对清真饮食文化旅游功能的深层次挖掘。由于地域性差异,我国清真饮食品味多样,各具特色:甘宁一带的蒸羊羔肉,鲜嫩香美,清新爽口:历史悠久的烩羊杂碎,佐料丰富,色美味香:陕西的羊肉泡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兰州牛肉拉面,汤清面精,味道绝佳;还有炸油香、馓子、粉汤等。回族人喜欢品茶,最具特色的盖碗茶品种多样,口感地道,保健养颜,闻名全国,共同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清真饮食文化。这些多样性的清真饮食文化,正好符合广大旅游爱好者品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味食品的物质文化需求,使旅游者在享用风格迥异的清真食品时,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因此,充分认识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清真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将其推向旅游市场,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三、清真饮食文化起到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伊斯兰各民族的饮食习俗如禁止饮酒,虽说是一种习俗,却如同道德法律一样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实现着一种社会控制,协调着群体利益,驯化着社会成员,使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饮食禁忌通过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达到社会团体的稳定与整合,实质上它所起的作用是一种软控制。软控制是指用非强制性的控制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实行控制,因而又称之为非强制性控制。”酒是一种麻醉饮品,饮酒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也易因酒误事。因此,禁止饮酒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饮食禁忌是风俗习惯的一种,它作为一种观念习俗在人们头脑中已约定俗成,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从而发生其社会控制效力,使整个社会形成和谐、稳定与团结的良好氛围。
四、清真饮食文化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传递民族文化的功能。
民族意识反映着每一个民族自身的宗教信仰、族属感情、历史渊源、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文化习俗以及特有的民族气质等。我们知道,“某些风俗习惯,是民族的特征之一,伊斯兰各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一方面是由其特殊的风俗习惯所促成,另一方面又是出于维护其特殊风俗习惯的需要”。长期以来,伊斯兰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于全国各地,但却一直在风俗习惯上保持着独特的饮食禁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使伊斯兰各族没有被同化,并世世代代生息并繁衍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饮食禁忌作为伊斯兰各民族共同的文化习俗,也是伊斯兰各民族风俗习惯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因素。饮食禁忌对于增强伊斯兰各民族凝聚力,使伊斯兰各民族分散于全国各地却仍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不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伊斯兰各民族的饮食禁忌有助于增强全国各地穆斯林的民族凝聚力,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五、清真饮食文化具有族群内部“制度文化”的保存与活化功能。
饮食来源于文化,一旦形成,对文化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讲,就是对社会“制度文化”的保存与活化。所谓“制度文化”原本指与统治阶级价值取向相符合的文化,而民间的“制度文化”则是一种符合民间大众的价值取向。清真饮食文化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独特文化,它依靠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得以传承和播散,这是一种动态的保存。这种饮食文化不仅仅能够得到保存,还能得到“活化”,我国的清真饮食文化就是以伊斯兰文化为其内核,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加以糅合而形成的独特的饮食文化,并代代相传成为一种“活文化”。
六、清真饮食文化加速了国内外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清真饮食文化在促进国内外饮食文化交流方面有不可低估的贡献。首先,清真饮食文化加速了中国各种饮食文化的交流与共融。伊斯兰各民族的先民在流动过程中,将他们所吸收的地域性饮食文化也一同传播到其他地区,例如兰州牛肉拉面、西安牛羊肉泡馍、盖碗茶以及涮羊肉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清真饮食,现在这些清真饮食已遍布大江南北,不管你走到祖国的哪个角落,总是能看到具有伊斯兰风情的清真饮食。
与此同时,伊斯兰各民族在对外传播本地、本民族饮食文化的过程中,也大量吸收、传播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并将其中的一部分传播到本地、本民族的饮食文化当中,实现了“文化互惠”的目标。其次,伊斯兰各民族在将中华饮食文化向国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真饮食文化虽生成于中华大地,但随着伊斯兰各民族人口的流动、商贸文化的交流,他们也将清真饮食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成为国际饮食文化的一部分。